譯聯(lián)10年翻譯品牌,20000家企業(yè)見證深圳翻譯公司
翻譯標準是衡量翻譯的尺度,有了一個好的翻譯標準就能指出什么樣的單文是好的或比較好的,什么樣的譯文是低劣甚至不合格的。這樣,就能對翻譯工作者提出努力的方向,并且保證翻譯質量。
翻譯標準一直是翻翻譯行業(yè)經常討論并十分關注又極為重要的問題,也是翻譯理論研究和探討的中心課題。
過去的翻譯標準:早在19實際末,我國著名翻譯家嚴復就提出了“信、達、雅”的翻譯標準,對現(xiàn)在從事翻譯的人影響很大。
關于“信”,嚴復認為:譯文應該抓住全文要旨,對于詞句可以有所顛倒增刪,只要不失原意,不必斤斤計較詞句的對應和順序。
關于“達”,嚴復認為:達非常重要。只信而不達,譯了等于沒譯;只有做到達,才能做到信。要做到達,譯者必須首先認真通讀全文,做到融會貫通,然后進行翻譯。為了表達原意,可以在詞句方面作必要的調整改動。
關于“雅”,嚴復認為:譯文要雅,否則沒有人看。“雅”是指 “古雅”,要采用漢代以前使用的古文。
對于嚴復的信達雅,不少人對于“雅”有一些不同的看法;不能脫離原文,片而求雅;如果原文不雅,譯文怎么能雅?況且,嚴復主張的是古雅,即用古文進行翻譯,這是不可取的。至于“信”和“達”,多年來用作評價翻譯的尺度,在我國翻譯界一直是沒有異議的。
目前我國通用的翻譯標準,準確(或叫忠實)和通順(或叫流暢),實際上是“信”與“達”的翻版。
另外,在文學翻譯上曾有人提出“傳神”和“入化”的翻譯標準。
“傳神”就是傳原文的精神,透過字面,把字里行間的意蘊曲達以出?!叭牖笔清X鐘書提出來的。他說:文學翻譯的最高標準是‘化”,把作品從一國文字轉變成另一國文字,既能不因語文習慣的差異而露出生硬牽強的痕跡,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風味,那就算得入于‘化境’。十七世紀有人贊美這種造詣的翻譯,比為原作的“投胎轉世”,軀殼換了一個,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。換句話,譯文對原作應該忠實得以至于讀起來不想譯文,因為作品在原文里絕不會讀起來不像經過翻譯似的。
這本來是個很好的建議,但一直未被人重視,認為這是不切實際要求過高的翻譯標準,從而未被公認。
近年來雖有不少學者提出不同的翻譯標準,但實際上也都沒有脫離信和達的范疇,然而,如果我們把目前的翻譯標準,忠實(信)和通順(達),與嚴復的“信達雅”進行對比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它在實踐中已經偏離了原來的原則。